A  A  A

新闻中心

孩子不听话,我也不想破口大骂,但该怎么办?

日期: 2021.03.01   
相信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听教听话,循规蹈矩。但是现实与理想总会有段距离,说东做西,左耳入右耳出,本来很想心平气和跟他/她讲道理,最后连家长自己也按捺不住大发脾气,大骂一轮之后可能心里又有点懊悔,为自己打骂孩子而不安。孩子不听话,怎么办才好?以下分享,希望可以给家长们一些建议。
 
1. 开口之前 问自己想达到甚么目的
 
笔者学习「非暴力沟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的过程中,从「非暴力沟通」创办人马歇尔.卢森堡 Dr. Marshall Rosenberg 学会了一句话:「在你开口以前,先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这句说话对我来说有深层的提醒,每个人在沟通时的用意(intention)大大影响到对话的结果。家长面对自己的孩子,都希望他们听话,而听话本身,相信都是希望孩子发展向好。然而,笔者想指出,打骂其实并不是管教的正确和有效方式,更多是在发泄家长自身的情绪。而且,你更在「身教」孩子愤怒时或发脾气时,就可以用打骂的方式处理,若孩子长大后还击,作为家长也难投诉,因为这是家长自己教出来的。孩子不听话时,家长在开口前先想一想,不要急于冲口而出,你可以给自己数三声,可以深呼吸一口气,可以先去洗一洗脸,趁这个时间问自己,你想表达自己的情绪,还是想跟孩子沟通连系,或是想教导孩子更佳的表达方式。
 
2. 想一想孩子背后的需要
 
孩子的行为,其实都是反映他们的真实感受和需要,相对大人而言并不复杂。因此家长首先要从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的需要。「需要」(Need)与「想要」(Want)不同,从「需要」出发我们会较易体谅及明白孩子。
 
我尝试列举一个例子有一对母子,妈妈责怪儿子常要她在旁督促才肯做功课,觉得儿子依赖性强及懒惰,所以她很气愤,有时甚至打骂儿子。当社工跟小朋友倾谈后,发现小朋友觉得妈妈其实教不到他做功课,只是觉得妈妈在教功课时才理会他。社工问小朋友是否觉得妈妈平时「陪伴」不够,他点头。社工继而问妈妈,原来妈妈平时总是忙于家务,有空就自己玩手机,待在儿子身旁就是教功课的时间,所以当妈妈不在时儿子就不做功课,有妈妈「陪伴」时才做。妈妈听到儿子需要「陪伴」,自己也觉得歉疚,也不再觉得愤怒了。
 
当孩子出现不听话的行为,可能是反映他们的内在需要得不到满足,笔者经常与家长们分享孩子有三个需要最常不被满足:「陪伴」、「被看见」、「被欣赏」。孩子都希望得到家长的注意,被肯定,被接纳。当孩子有好的行为时,家长懂得适时给予恰当的回应及赞赏,对孩子增加良好行为,减少不良行为都有帮助。
 
另外,可能有家长会担心只讲需要,似乎样样都向好处想,变相纵容孩子。诚然,「成长需要」被满足是人向好发展的基本要素,至于如何满足「需要」的「策略」,家长是可以作适当判断。从刚才的例子,要妈妈在旁督促功课去满足「陪伴」的需要是不太理想的。如果妈妈愿意用自己玩手机的时间陪伴孩子玩乐的话,那么孩子也就不用妈妈在旁督促功课来满足陪伴的需要了。
 
3. 情绪先行 建立沟通桥梁
 
当孩子不听话、在闹情绪时,笔者发现家长们最多就是长篇大论、道理逻辑兼备以说教去回应。笔者想指出,其实人在闹情绪时,掌管理智的脑神经会收缩,此时跟其讲道理往往事倍功半。而且,当孩子不听话时,家长其中一个大忌就是问「点解?」「点解你要咁做?」「点解你咁坏?」然而,人的脑袋在情绪不稳下已经很混乱,即使成人也难用理性作回应,更何况是小孩子哩!
 
 
当孩子不听话、闹情绪时,笔者有四大金句及步骤建议家长:
 
1. 讲出孩子的情绪、想法。讲出情绪有助孩子知道家长是明白他们现在的状态,了解他们的想法,并与他们连系一起。例如「爸爸知道你现在很愤怒,很不开心。」「爸爸知道你很想要这个玩具。」
 
2. 讲出限制,用温柔的语气,让孩子知道难处,亦让他们知道有限制和界线。例如「不过打人是不对的,对方会痛及受伤。」「不过我们不能带这个玩具回家。」
 
3. 提供选择,让孩子有自主,建议提供两个选择,不宜太多,避免出现选择困难。例如「你可以选择打枕头去发泄你的愤怒,或者你可以去洗手间洗脸将怒气冲走。」「你可以选择回家与爸爸玩游戏,或选择爸爸买雪糕给你吃。」如果孩子两样都不选择,你可以这样回应:「如果你选择不了,那么代表你选择爸爸帮你选择。」「如果你选择继续打人去发泄,等于你选择爸爸要继续捉住你对手。」同时跟孩子说清楚他/她的选择具体会有甚么后果。
 
4. 感谢孩子的合作。孩子做了选择,愿意配合,家长可以说句「多谢你合作!」「多谢你配合!」孩子听了家长跟自己说多谢是很开心及暖心的一件事。
 
定立清晰界线让孩子明白。以上的方法是笔者的建议,当孩子不听话及闹情绪时,并不是家长说一句话就能冷静下来,家长可以重覆第一句,说出孩子的情绪,冷静在旁陪伴。待孩子的情绪缓和,才开始第二句的设限。从笔者的经验,定立清晰界线是家长最大的困难,有时朝令夕改,按心情而决定,这样孩子对于行为的界线会变得无所适从。因此,家长跟孩子定立的规矩,自己也应以身作则,更不要五时花六时变,孩子才能更易掌握良好行为及规矩,从而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如果有更多的管教疑问,欢迎致电本会亲子支援热线与我们的同工倾谈。
 
 
(本栏由本会社工同事轮流执笔撰稿。是次文章由社工Stone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