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新闻中心

如何帮助幼童适应小学生活

日期: 2024.08.16   
如何帮助幼童适应小学生活
 
 
从幼稚园过渡至小学,是儿童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捩点。小学生活不仅为莘莘学子带来更丰富的学习机会及生活体验,林林总总的改变无疑对孩子的身心带来很多不同的挑战。各位家长,你们是否已做好准备,与幼童一同携手面对这些新的转变呢?
 
 
保持活力,养成良习
 
小学的课程和上课模式的转变对幼童的体力及身体发展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培养幼童健康的体魄及良好的习惯尤其重要。家长日常可与子女建立做运动的习惯,减少对电子产品的依赖,让他们维持强健的体魄,以免因体力不足而无法享受校园生活。升小一后的自理活动也需要运用到幼儿的大、小手肌肉及手眼协调的能力,如背书包、撕开食物包装袋、扣钮扣、穿脱外套等等。家长可先与幼童订立训练目标,并以游戏或亲子比赛方式来提高孩子完成自理项目的兴趣,当幼童成功完成目标时加以适当的赞赏或奖励,从而提升他们的自理能力及自信心。除此以外,家长宜于开学前逐步减少幼童的午睡时间,以调节幼童的作息时间,,让幼童可慢慢适应小学的时间表。
 

及早预备,培养能力
 
面对全新的学习环境,家长适时的预告及针对性的预习绝对能提升幼儿的安全感。面对陌生环境,小朋友容易感到焦虑及紧张,家长可利用故事形式预告小学生活,让他们了解当中的转变及情绪反应。如孩子较不擅长社交,家长可与他们预习面对有可能出现的社交挑战,例如如何回应被别人拒绝要求或如何与不同性格的同学相处。如孩子的执行能力较弱,家长宜预告小学的常规及自理要求,例如学习收拾书包、预备小息任务次序提示卡(先去洗手间、完成未写的家课册、与同学玩)等,从而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建立自信,加以肯定
 
除了预告小学的转变之外,建立幼童自信心以面对新的挑战也是十分重要。从生活点滴中累积成功的生活经验,让幼童参与简单的家务,放手让他们完成自理项目,完成后家长应即时赞赏及回应,赞赏时表情言行需一致,也应具体描述出子女的好行为。建立及维持自信心的过程殊不容易,请家长接纳子女有「未做到」的时候,只要他们愿意尝试,即使最终未能完成任务而主动请求成人帮助,家长在生活之中也应多肯定及多欣赏。失败经验并不可怕,教导幼童学习积极面对挫折的态度及培养解难能力才是建立孩子自信心的重要基石。
 
 
关系为本,互相支持
 
幼儿在面对新转变时难免会出现不同的情绪,家长宜在日常生活中多聆听小朋友的感受和需要,而非单纯地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除了「喜、怒、哀、乐」四种基本情绪,幼儿可能会有着更复杂的情感如「不舍」、「担心」、「好奇」、「孤单」等等,家长可与子女培养睡前倾谈的习惯,过程中多聆听,少说教。家长亦可尝试协助幼儿说出及辨认不同的感受,这样能让孩子感到你的同在,情绪获得接纳,感到被理解被支持,升小的不安情绪也可得以缓解。
 
 
幼儿及家长同样需时适应升小带来的新学习模式和身分责任,也需要彼此的支持和谅解。期盼各家长也能以接纳及开放的心态共同迎接每一项挑战,成为孩子升小过程中的亲密队友。

是次文章由计划社工Mirance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