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新闻中心

父母的情绪自修课

日期: 2024.10.16   
在现今快节奏的生活中,父母们经常忙于工作、照顾家庭和孩子,往往忽略了自己的情绪和内在需求。父母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着家庭氛围和孩子的成长,只要父母能保持稳定而平静的情绪,避免因自身情绪波动带来负面互动,便能更好地照顾自己,家庭和孩子。因此,父母的情绪自修是一门重要的课题。
 
这里指的「自修」,是通过接触自己内在情绪、认识自己的需求和情感,从而扩阔情绪调节能力的过程。精神医学临床教授丹尼尔 · 席格(Dan Siegel)提出了「身心容纳之窗」(Window of Tolerance)这个概念,如同图中所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身心容纳之窗」,如果外在事件带来的情绪在容纳之窗内,虽然还是会有各种情绪起伏,但是你有办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身心反应,及能有合理和建设性的行为反应,能够让我们充分发挥能力。
 
当情绪太剧烈时,你可能就会进到「过高激发」状态,身体和情绪像火山爆发一样,显现出来的行为可能是大吼大叫、攻击、指责。当面对危险或惊恐时,你的精神状态好像停滞了,这时候就掉入了「过低激发」状态,身体失去能量,这时候显示出来可能就是低落、疲惫,失去活力。两个精神状态都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慢慢建立起来的,目的是保护我们的一种自动化反应,是我们过去重要的生存方式。然而,当脱离身心容纳之窗的状态时,再多重要的道理与资讯,我们都无法处理,更不用说要正面与孩子互动。
 
若我们能够保持在容纳之窗内,我们可以感到平静、安全地与孩子互动。当我们脱离窗户时,如何重新回到我们的身心容纳之窗,就成为情绪自我修复的重要一步。我们可以透过「觉察、暂停、调节」来帮助自己调整状态。
 
觉察
当我们瞭解了「身心容纳之窗」概念后,我们首要任务是观察自己是否脱离容纳之窗。「脱窗」可能在数秒内发生,大脑充斥着负面想法和情境,往往是对未来焦虑的想法。
 
暂停
在这时,我们需要暂停一下,不要让负面想法控制我们,专注感受自身感官反应,帮助自己回到身体感受中。我们可以留意呼吸的节奏、留意一个身边物件的形状和颜色,感受身体在地面或椅子的支撑感觉,聆听周遭环境声音。
 
调节
接着,我们可以透过身体方式调节自己,有意识地调整呼吸,深长吐气、稍作移动、给自己一个拥抱等,等待自己情绪回归平静。情绪调节需要时间和空间,我们可以逐步建立给予情绪处理时间和空间的习惯。
 
生活中的压力常常让我们感到烦恼,偶尔脱离窗户是很正常的现象。当我们能够透过这些练习逐渐尝试,回到「身心容纳之窗」内,这些经验将有助于我们拓展情绪调节能力,也能够更加平静、积极地与孩子相处。
 
文章参考资料:
1. 留佩萱. 【创伤知情学校系列Part 3】带着「创伤残遗」的孩子:创伤结束后,留下什么?
2. Peter Levine. How to Help Your Clients Understand Their Window of Tolerance
 
是次文章由计划社工 Wing Yan 供稿
 
图片来源:留佩萱. 【创伤知情学校系列Part 3】带着「创伤残遗」的孩子:创伤结束后,留下什么?绘图/Jenny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