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新聞中心

家長如何拉近與孩子的距離

日期: 2024.03.29   

家長如何拉近與孩子的距離 

作為家長,我們都希望能和孩子親近,成為孩子的好朋友,陪伴孩子一起成長。可是隨著孩子漸漸成長,他們不希望總是受到家長「管束」,就像孩提時代般。當他們的行為和想法與家長的期望「背道而馳」時,家長與孩子的距離,自然越來越遠。這時,我們就得好好調節自己的心態,才能和孩子好好相處,讓彼此的距離能更靠近。

以我家孩子為例,他今年已經六歲,在新學年升上了小學。孩子自升上小學後,每天都離不開做功課,這對我們來說都是一項挑戰。我家孩子的學習態度有點散漫,做事不專心,在做功課時就能反映出。孩子在做功課時往往草草了事,遇到困難的題目也不願多加思考,總在依賴我們陪伴,並指導他做功課。我們遇到這情形總會火上心頭,不自覺就以責備的口吻對待他,「你有一日是認真做功課嗎?」、「你為什麼總是不肯努力?」。然而,當孩子嘗試自己做功課時,卻錯漏百出,我們不自覺又會數落他,像「你上堂沒留心聽老師教授嗎?」、「這麼簡單都做錯?」,這樣的提問,叫孩子如何回答才對。

其實我們做得都不對,孩子還小,他不過是在小學階段,不會每一件事也做得好、做得對,而且沒有人喜歡被責備或數落的,孩子也不例外,家長對孩子的說話,可能無形中打擊孩子的信心,使他失去學習的動力,同時孩子亦可能因為家長的說話而疏遠自己,這樣下去,與孩子的距離只會越來越遠。

面對做功課這項挑戰,家長不如試試先鼓勵孩子自己做功課,自己思考題目,例如跟他說:「明天的功課試試自己做,要是有不明白的題目,我們再一起想想看,可以嗎?」。以示作為父母,我們也會和孩子互相配合,而我們則花多點耐心,抽時間與孩子討論他們不懂的題目,讓孩子明白如何解題。透過鼓勵、一起解題,相信孩子會因家長的鼓勵而努力,努力不辜負家長的期望。

然而,家長的情緒也有不太好的時候,例如家事忙、工作忙、照顧孩子感到疲累。面對孩子在滔滔不絕分享各種事情、搗蛋、沒在做功課而在看電視時,可能就煩躁起來,出氣在孩子身上,令孩子無端被責備。可是孩子也會有自己的情緒,例如不想做某些事,於是把我們的話當耳邊風,而家長反覆勸說無效後必定十分生氣,雙方的情緒也不太好,這樣也會令彼此距離越拉越遠。

我們需要多些了解孩子現在的想法,才能知道他為什麼不想做某件事,並接納孩子的看法和感受,例如我們希望孩子放學回家後能自動自覺做功課,孩子則認為當天功課不多,想先休息一下再做。作為家長,在和孩子相處時,我也時常感到生氣,而生氣的內容未必與孩子有關,但也時常提醒自己,要好好相處需要好好溝通,了解分歧,才能化解分歧。我們若能互相體諒、互相配合,彼此距離會更加近。

– 鄭詠詩 (義工, Friend of A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