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新聞中心

如何幫助幼童適應小學生活

日期: 2024.08.16   

如何幫助幼童適應小學生活

從幼稚園過渡至小學,是兒童人生中一個重要的轉捩點。小學生活不僅為莘莘學子帶來更豐富的學習機會及生活體驗,林林總總的改變無疑對孩子的身心帶來很多不同的挑戰。各位家長,你們是否已做好準備,與幼童一同攜手面對這些新的轉變呢?


保持活力,養成良習

小學的課程和上課模式的轉變對幼童的體力及身體發展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培養幼童健康的體魄及良好的習慣尤其重要。家長日常可與子女建立做運動的習慣,減少對電子產品的依賴,讓他們維持強健的體魄,以免因體力不足而無法享受校園生活。升小一後的自理活動也需要運用到幼兒的大、小手肌肉及手眼協調的能力,如背書包、撕開食物包裝袋、扣鈕扣、穿脫外套等等。家長可先與幼童訂立訓練目標,並以遊戲或親子比賽方式來提高孩子完成自理項目的興趣,當幼童成功完成目標時加以適當的讚賞或獎勵,從而提升他們的自理能力及自信心。除此以外,家長宜於開學前逐步減少幼童的午睡時間,以調節幼童的作息時間,,讓幼童可慢慢適應小學的時間表。

及早預備,培養能力

面對全新的學習環境,家長適時的預告及針對性的預習絕對能提升幼兒的安全感。面對陌生環境,小朋友容易感到焦慮及緊張,家長可利用故事形式預告小學生活,讓他們了解當中的轉變及情緒反應。如孩子較不擅長社交,家長可與他們預習面對有可能出現的社交挑戰,例如如何回應被別人拒絕要求或如何與不同性格的同學相處。如孩子的執行能力較弱,家長宜預告小學的常規及自理要求,例如學習收拾書包、預備小息任務次序提示卡(先去洗手間、完成未寫的家課冊、與同學玩)等,從而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建立自信,加以肯定

除了預告小學的轉變之外,建立幼童自信心以面對新的挑戰也是十分重要。從生活點滴中累積成功的生活經驗,讓幼童參與簡單的家務,放手讓他們完成自理項目,完成後家長應即時讚賞及回應,讚賞時表情言行需一致,也應具體描述出子女的好行為。建立及維持自信心的過程殊不容易,請家長接納子女有「未做到」的時候,只要他們願意嘗試,即使最終未能完成任務而主動請求成人幫助,家長在生活之中也應多肯定及多欣賞。失敗經驗並不可怕,教導幼童學習積極面對挫折的態度及培養解難能力才是建立孩子自信心的重要基石。

 

關係為本,互相支持

幼兒在面對新轉變時難免會出現不同的情緒,家長宜在日常生活中多聆聽小朋友的感受和需要,而非單純地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除了「喜、怒、哀、樂」四種基本情緒,幼兒可能會有着更複雜的情感如「不捨」、「擔心」、「好奇」、「孤單」等等,家長可與子女培養睡前傾談的習慣,過程中多聆聽,少說教。家長亦可嘗試協助幼兒說出及辨認不同的感受,這樣能讓孩子感到你的同在,情緒獲得接納,感到被理解被支持,升小的不安情緒也可得以緩解。


幼兒及家長同樣需時適應升小帶來的新學習模式和身分責任,也需要彼此的支持和諒解。期盼各家長也能以接納及開放的心態共同迎接每一項挑戰,成為孩子升小過程中的親密隊友。


是次文章由計劃社工Mirance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