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防止虐待兒童會舉行42週年記者招待會,發布2020/21年度的服務重點及統計數字,並提出在保護兒童方面的建議。本會提供預防、保護兒童、輔導治療及倡導服務。
過去一年,本會繼續得到香港救助兒童會成為合作伙伴,推行「求助及親子支援熱線」,提供渠道讓公眾舉報懷疑虐兒個案,並鼓勵家長及兒童分享或諮詢有關管教子女、兒童成長和發展,以及親子溝通等問題,遇到困難時可致電支援熱線以尋求協助。本會於2020/21 年度共接到 1,264 宗熱線舉報及諮詢服務,當中有 200 宗(16%)為懷疑虐兒個案。
超過七成半熱線求助者是家庭成員
在 1,264 宗熱線舉報及諮詢服務中,951 宗(76%)是由家庭成員致電熱線,其中 782 宗(82%) 來自母親,92 宗(10%)來自父親,57 宗(6%)來自親戚或朋友,20 宗(2%)來自懷疑受虐兒童,4 宗是懷疑施虐者致電本會尋求協助,顯示許多父母在遇到管教困難時願意聯絡本會查詢或尋求協助。在 2019 冠狀病毒病疫情期間,本會亦接到不少家長來電談及有關學校停課、子女學習問題、照顧子女、親子及兄弟姊妹之間的衝突,而家庭成員及朋友在保護兒童方面的角色也十分重要。隨著近年兒童嚴重受虐或死亡個案披露,引起社會關注,公眾或鄰居舉報有 208 宗(16%),佔第二大多數,專業人士舉報佔 92 宗(7%)及傳媒佔 3 宗。各界人士在兒童面對潛在被虐危險時均擔當著重要的角色。
懷疑受虐兒童多為六至八歲
在 200 宗懷疑虐兒個案中涉及 248 名兒童,他們最多是介乎 6 至 8 歲,有 49 人(20%),其次是 3 至 5 歲,有 43 人(17%),年齡在 9 至 11 歲的有 39 人(16%),在 12 至 14 歲的也有 38 人(15%)。從數字顯示介乎 6 至 8 歲的兒童是最高危的組別,其次是 3 至 5 歲的兒童,這個年齡組別包括了學前及初小階段的兒童。
現今社會,生活及工作壓力大,教育制度競爭激烈,在子女升讀幼稚園初期,家長及子女或已開始感到壓力,預備升小一及升中一的兒童更需要重新適應學習環境及教學模式。在這過渡期間,家長既面對為子女選校的壓力,又擔心子女的學業成績未能達到學校要求,以致對子女有過高期望,容易造成親子衝突。再者,自 2020 年始受疫情影響,學校大部份時間停課,兒童及家長長時間留在家中,家長更要兼顧老師角色,加上兒童有較多時間接觸網絡遊戲,促使親子衝突加劇。此外,幼稚園高班(K3)的學生亦因而欠缺升小一的準備。因此,家長需多關心子女,協助子女處理情緒和壓力及適應新環境,同時家長亦需要關顧自己的情緒,尋求舒緩壓力的方法。早期預防教育,支援危機家庭及強化家長正面管教技巧是有迫切需要的。
接近八成懷疑施虐者是家庭成員
在 200 宗懷疑虐兒個案中涉及 221 名懷疑施虐者。大部份懷疑施虐者都是家庭成員,共有 176 名(79%),當中 66 名(30%)為母親、52 名(24%)為父親、38 名(17%)涉及父母二人、 13 名(6%)為祖母、5 名(2%)為祖父、1 名為繼父及 1 名為兄弟。受虐兒童會對施虐的家長或家庭成員失去信心,也可能會產生恐懼、抑鬱、性格變得內向,最深遠的影響是缺乏安全感,以致自信心及自我形象低落,對自身價值產生懷疑,對人的信任程度也會較低,甚至在人際關係上產生障礙。家庭是兒童成長及發展自我的重要場所,而父母是兒童最親近的家庭成員,因此應及早支援家長學習正面管教的知識和技巧,讓孩子在安全、快樂的家庭中成長。
身體虐待比率接近五成
在 200 宗懷疑虐兒個案中,身體虐待個案的比率佔最高,有 96 宗(48%),其次為性侵犯,有 33 宗(17%),多種虐待及疏忽照顧分別有 25 宗及 24 宗(12%),心理虐待佔 22 宗(11%)。體罰與身體虐待關係密切,體罰經常被誤以為管教方法之一,可管控及改善兒童的行為,但事實上體罰不單令親子關係疏離,兒童更會學到以暴易暴,嚴重的更足以令兒童受傷甚至死亡。我們應以正面及非暴力方法處理兒童的情緒和行為,體罰是暴力行為,亦違反兒童權利,應全面禁止。
性侵犯個案須關注
在 200 宗懷疑虐兒個案中,有 33 宗(17%)涉及性侵犯。近年,懷疑侵犯者/侵犯者透過智能電話或互聯網識誘兒童,與兒童建立關係後侵犯的個案上升。根據社署保護兒童資料系統,2020 年新呈報的性侵個案比 2019 年增加 8 宗,上升 2.6%;2021 年 1 月至 6 月新呈報的性侵個案比 2020 年同期增加 99 宗,上升 86.8%。此外,根據社署 2020 年統計報告,16 歲或以下的侵犯者較 2019 年多 5 人,上升 14.3%。疫情期間,兒童有較多時間上網及使用智能電話學習或與外界溝通,這增加了兒童在網上接觸潛在侵犯者的危機,情況需要關注。兒童遭受性侵犯的創傷可帶來深遠影響,需要深入的治療才能幫助他們重整生活和重建人際關係。性教育對兒童的身心發展至為重要,惟香港仍欠缺整全及有系統的學校性教育。而制定打擊網上各種性罪行的策略也很重要。
多種虐待個案以身體及心理虐待佔最多
在 200 宗懷疑虐兒個案中,有 25 宗(12%)涉及多種虐待,其中兒童懷疑被身體虐待及心理虐待佔 19 宗。身體虐待多從輕微體罰開始,它往往隨著時間而變本加厲,在不知不覺中升級,對兒童造成身體虐待。在體罰的過程中,很多時會伴隨厲言疾色的喝罵,甚至涉及羞辱的言詞,對兒童成長構成負面的心理影響。因此,除了強化家長正面管教外,社會還需為全面立法禁止體罰作好準備。
疏忽照顧個案超過一成
在 200 宗懷疑虐兒個案中,有 24 宗(12%)涉及疏忽照顧,其中兒童曾被獨留在家佔 14 宗,不足夠身體照顧佔 6 宗。獨留年幼兒童在家是很危險的,隨時可以致命,家長及照顧者亦可能因疏忽照顧兒童而觸犯法例。
心理虐待個案不容忽視
在 200 宗懷疑虐兒個案中,有 22 宗(11%)為心理虐待個案。心理虐待包括羞辱、驚嚇、孤立、剝削以及漠視兒童的情緒反應。這些行為都告訴兒童,他們沒有用、一無是處、沒有價值或不被愛,因而損害兒童的行為、認知、情感或生理功能。過去舉報數字一直偏低並不代表情況不嚴重,兒童心理虐待個案被嚴重忽視,因為很多人都不太理解甚麼是心理虐待及較難辨識或察覺其嚴重性,所以沒有作出舉報,但事實上每一種虐兒個案都有心理傷害的成份。
懷疑虐兒/管教困難個案的危機因素
至於懷疑虐兒/管教困難個案的危機因素,與懷疑施虐者/家長/照顧者有關的佔 79.6%,當中佔最高比例的依次是欠缺育兒及管教技巧、情緒或心理問題、婚姻問題。與兒童有關的佔 22.5%,當中佔最高比例的依次是行為問題、情緒或心理問題、學習表現。與環境因素有關的佔 32.9%,當中佔最高比例的依次是缺乏社區資源、經濟困難、缺乏支持系統。這些危機因素不但削弱了家長/照顧者的照顧兒童的能力,同時也讓兒童處於隱藏危機之中,有可能對兒童造成深遠的影響。
本會建議政府:
1. 接納香港法律改革委員會就《導致或任由兒童或易受傷害成年人死亡或受到嚴重傷害個案》報告書的建議,訂立新的罪行及檢討《侵害人身罪條例》(第 212 章)第 27 條的最高刑罰。
2. 支持政府擬定設立強制舉報懷疑虐兒個案機制,並期望能建立完備的支持配套,如調配資源以增加人手配置和分工、建立分流系統處理不同危機程度的個案、專業同工培訓計劃、社區宣傳教育等。
3. 提倡以非暴力方式管教兒童。體罰是暴力行為,應立法全面禁止,包括在家庭裡。
4. 設立法定性罪行定罪紀錄查核機制及為干犯嚴重性罪行之罪犯提供強制的治療服務,並修訂學校性教育指引,推行全面學校性教育,及制定政策/條例規管網絡供應商確保網絡平台的安全性,以應對網絡性罪行和預防兒童性侵犯。
5. 設立清晰的兒童心理虐待法例,推動公眾對辨識兒童心理虐待的意識,及促進多專業合作處理心理虐待個案。
6. 推行有系統的家長教育課程,傳遞正面管教子女方法。
7. 投放資源於早期預防服務,如嬰幼兒家庭探訪服務,支援新手家長及提升其正面管教及家居安全意識。
8. 儘早提供支援服務予危機組群,如貧困家庭、單親/年輕母親、新來港家庭、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兒童及家長/照顧者、有情緒困擾/精神問題或濫用藥物的家長/照顧者。
9. 正視獨留兒童在家的問題、增加和宣傳幼兒照顧和託管服務及設施、推廣社區教育以提高家長家居安全意識。
10. 關注目睹家庭暴力及遭受校園欺凌兒童的心理影響,為兒童提供適切的輔導或治療服務。
11. 兒童事務委員會需履行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的精神及實踐其職能,確保在制訂與兒童相關之政策過程中兒童的聲音被聆聽,並且檢視法例和政策,評估各項政策對兒童的影響,讓香港兒童受到保護,他們的發展和參與權利也受到保障。
12. 設立中央資料庫,統一數據、收集、分析及發放有關保護兒童及兒童發展情況的資訊。
13. 投放資源於定期及深入的研究,掌握現況及趨勢,探討預防暴力對待兒童的方向和政策。
14. 在社區推廣保護兒童政策,營造兒童安全和友善的環境。
社工個案分享
過去一年,「忘憂草計劃」透過聯合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婦產科、兒童身心全面發展服務及其他地區綜合家庭服務中心轉介,為全港 60 位年輕/單親媽媽提供支援服務。超過七成半的年輕/單親媽媽居住在公屋或與親友同住,餘下的家庭則居於劏房。約七成半的家長領取綜援,其餘家庭則靠工作或家人支援。接受服務的家庭中,接近三分一的兒童有特殊學習需要,如:自閉傾向、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讀寫障礙等,往往令媽媽們的壓力更大。以下分享其中一個家庭的故事。
阿怡育有一子一女,她一直獨力照顧養育兩名孩子,一個好動一個好靜,一家人相處融洽。長女喜歡藝術繪畫,對藝術創作很有興趣。幼子今年 10 歲,好動活潑,而且非常聰明。現時阿怡與子女生活愉快、滿足,每次談及兩個孩子時,她的嘴角都揚起幸福的笑容。事實上,阿怡現時的負擔仍然沉重,但她卻能勇敢開朗地面對。回想懷孕時,阿怡與男友分手,兩名子女便跟隨她生活。阿怡的兒子在出世 20 多天時,因發現心臟問題需要進行手術;自此,阿怡便要經常陪伴兒子進出醫院做大大小小的手術和檢查,後來兒子更被診斷為過度活躍症及自閉症。同時她又要照顧女兒的起居生活,實在心力交瘁。幸而她透過本會社工認識「忘憂草計劃」及兩名義工– Jennifer、Amy。服務過程中,兩名義工關心小孩成長之餘,亦支援阿怡的情緒。由於幼子身體弱,所以經常需要進出醫院,義工們就成為了阿怡最強的後盾,每每在緊急情況下能夠為阿怡分憂,除了陪伴她帶兒子到醫院,亦協助她照顧女兒。疫情期間,義工會不時探望問候,關心阿怡及孩子們的情況;暑假時,義工更特意請假帶他們一家到處遊玩,讓一直內疚未能帶子女外遊的阿怡倍感欣慰。現在,阿怡在生活及育兒上不再感到孤單,她變得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上的困難,並有信心可以好好照顧孩子成長。
阿怡感謝忘憂草計劃的社工及感恩得到義工的幫助、關懷、鼓勵和陪伴,讓她能有信心地照顧一對子女,幸福生活。
兩位義工感恩透過忘憂草計劃,認識到阿怡一家,見證阿怡母兼父職,既堅強又樂觀,不輕言放棄,一步步的跨越障礙;兩位義工見到他們一家人能夠開心地生活,也感到十分欣慰。他們更表示因為阿怡一直悉心照顧孩子,從不言棄,所以現時兒子既開朗又活潑,更在考試中獲取佳績及獲得獎學金,這全是阿怡用心的成果。
保護兒童‧全面發展。我們呼籲各界人士舉報懷疑虐兒個案,並鼓勵家長及兒童於遇到困擾時及早尋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