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溝通的技巧
在育兒的旅程中,相信每位家長都希望與子女建立良好的關係,而有效的溝通模式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及有效管教的基礎。良好的溝通不僅能增進親子之間的理解,還能幫助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需求,繼而應對個人成長和發展。以下是幾個重要的溝通技巧,幫助家長更好地與孩子交流。
1. 五到:心到、口到、眼到、耳到、手到
這五到是與孩子溝通的關鍵要素:
這五個要素結合在一起,可以增強親子之間的情感聯繫,讓孩子感受到支持和愛,樂意溝通。
2. 接納情緒
大人和孩子都會有不同的情緒,孩子的情緒有時更會變化無常,表達出來的方式也可能讓大人感到困惑。家長需要接納孩子的情緒,讓他們知道自己的感受是被理解和尊重。當孩子表達傷心或沮喪時,家長應該耐心傾聽,並用語言確認及反映他們的情感,例如:“我看到你很難過,喊是可以的,如果你想講可以講多點給我聽。”這樣的反應能讓孩子感覺到被重視,並鼓勵他們更開放地表達自己。
3. 給予孩子足夠空間
在與孩子溝通時,應給予他們足夠的空間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例如透過開放式問題來引導孩子,如“你今天在學校怎麼樣?”讓孩子有機會主動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感受。相反,封閉式問題會令溝通變得單向及阻礙話題延續。然而有時候家長會忍不住不斷追問及批判,這會讓孩子感到被壓迫,繼而不願意分享。
4. 讓孩子主導
明白家長想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及想法,不期然會詢問自己想知的內容,但有時候這些內容並不是孩子想分享的。鼓勵孩子主導對話,可以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意見和想法是重要的。這不僅可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還能培養他們的決策能力。孩子和大人一樣都會有自己的秘密,容許他們主導想分享的事情及「小秘密」可讓孩子安心傾談及表達所思所想,例如:在週末家庭時間中,家長可以嘗試讓孩子決定活動內容,問孩子:「今天你想我們一起做什麼呢?」孩子可能會提議去公園玩、繪畫或者做手工。家長可按照孩子的選擇行動,並全程專注參與,讓孩子感覺自己有能力決策,且其選擇是被尊重的。
5. 多回應、多讚賞
在溝通中,及時的回應和讚賞對於孩子的情感發展至為重要。當孩子分享自己的想法或成就時,家長應該及時給予回應,無論是通過口頭讚美還是肢體語言。這樣能讓孩子感受到他們的努力是被看見和重視的,激勵孩子繼續努力,並增強他們的自我價值感,例如:當孩子完成了一幅畫作,主動拿來給家長看時,家長可以說:「哇,這幅畫真的很有創意!我看到你用了很多顏色,特別是這個藍色,很美!」這樣不僅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注意,也讓他們對自己的努力和成果更有信心,願意嘗試更多創作。
與孩子的溝通是一門藝術,需要耐心和技巧。通過接納情緒、使用五到原則、給予空間、讓孩子主導和及時回應和讚賞,家長不僅能增強與孩子的聯繫,還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培養他們良好的情感表達能力。良好的溝通是建立信任和理解的橋樑,對於孩子的發展至關重要,更重要的是有效管教的基石。
是次文章由計劃社工陳木群女士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