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Newsroom

How to build a good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with adolescent children?

Date: 2021.11.10   

談及「青春期」,家長很多時會聯想起「反叛期、暴風期」。這些形容詞好像有點負面,因為此成長階段的青少年好像很難理解,而且情緒起伏不定,因而容易引發親子衝突。其實只要我們用心了解青春期的變化及他們的心聲,也一樣可以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協助子女順利過渡「青春期」。

根據著名的心理學家艾歷‧艾力遜(Erik 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Theory of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1318歲的青少年會經歷認知及心理上的轉變,他們面對著自我身份認同及角色混亂的發展危機,對於自己的身份會感到迷茫,這是成長必經的階段。一方面他們渴望獨立,另一方面他們在某些地方還需要依賴成年人,如︰住屋、金錢、重大的抉擇等。此外,他們正適應青春期的身心變化,他們的情緒或會變得起伏不定。家長若能夠理解子女情緒起伏的因由,就能夠化解彼此的矛盾及衝突。青少年若能順利過渡此階段,他們會對自己產生認同感,為進入成年階段作好準備。

不少家長都會對子女的時間分配及交友問題表示擔心及困擾,甚至因而引發親子衝突。以下有一些竅門可以幫助家長更容易與青春期的子女相處,讓危機化作促進親子溝通的機會。

1)      權威式命令改為開放式協商

家長可以將權威式命令改為開放式協商。處於青春期的子女,很多時都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家長有時著實會不理解及不認同,但若直接拒絕及否定他們,他們便會建立起圍牆,自我保護。其實青少年是需要慢慢學習去為自己做一些負責任的決定,縱使家長不認同子女的想法,家長也可以抱開放的態度,先聆聽子女的想法,當子女感覺被尊重,他們自然會放下防衛之心,開啟親子溝通的大門。

2)      多信任,少干預

家長可以抱信任的態度,不要對子女作過多的干預,相信這對很多父母來說是一項挑戰,因不少父母都著緊子女,擔心他們會犯錯,所以會不自覺地干預子女的決定。有時侯,家長太多的干涉,反而隱含他們對子女的不信任,讓子女感覺到父母對他們存有質疑,有被否定的感覺,這會窒礙青少年的成長。其實我們偶然也會犯錯或做錯一些決定,我們不是從錯誤的經歷中獲取深刻的經驗教訓嗎我們小時候學習踏單車,也必定經歷過失平衡、跌倒的時刻;然而當我們了解到錯誤的原因,再經過一些引導,反而會令我們更快地學習及成長。

3)      多引導,少批判

家長與子女說話時要避免負面批判,多用問題引導子女思考。信任子女並不等於任由他們作出不合理的行為。當子女作出了選擇或決定時,家長可以嘗試不急於批判,改以問題引導子女思考。如︰「你覺得呢個方法有咩好處同壞處?「你作出決定時有咩考慮?「如果咁樣,你又覺得點?」 當一些方法經家長引導及子女消化過後,再由子女的口中說出來,子女便提升了反思及多角度思考的能力,這是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重要一環。

4)      多關心內心感受,少著眼外在問題

家長要多關心子女內心感受。青春期的子女由於正尋找身份認同,因此對自己有很多不肯定,對别人給他們的評價也特別敏感。此時,家長若能關心子女的內心感受多於他們外在的行為問題,會讓子女與父母有更多情感上的聯繫,這是青春期子女面對任何挫折時堅實的基礎。他們知道父母明白、了解他們的處境,即使未能即時化解困局,他們也相信背後有強大的支持,繼而更有勇氣及動力去面對成長挑戰。

青春期是子女成長的必經階段,若家長能嘗試轉換心態及方法與青春期的子女相處,暴風時期也可以是拉近親子距離的契機。

(本欄由本會社工同事輪流執筆撰稿。是次文章由社工Winki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