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Newsroom

放下焦慮 不要成為怪獸家長

Date: 2024.03.15   
「別人家的孩子都已經能自己行走了,我家的只懂在地上爬。」
「現在幼稚園的小孩都要外補,不然考不到好的學校了。」
「我家的小朋友似乎未能專注做功課,是否有過度活躍症?」
「讀書成績不理想,將來找不到好工作了。」

這些想法是否似曾相識,是你還是身邊的親朋好友也有說過類似的觀點呢?

俗語有云:「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筆者在日常各年齡層的家長工作中,聽得到家長們有這些「擔憂」,然後便伴隨不少「改善的方法」,例如要孩子參加多元化的興趣班及補習班;要求轉介到不同服務做評估,看看是否有特殊需要;或是責罵孩子沒有做好自己的事情等;但當筆者問到這些想法的來源時,他們很多時都回答不了,或者會說孩子本應要做得到。

部分家長們會認為自己有這些想法是很正常,不致於過份焦慮,認為只是人有我也有的心態,不可能是怪獸家長。然而,大家仔細想想,其實大人的「擔憂」,很多時都是從小習得的經驗,以及來自社會文化,但這些對孩子來說,他們不理解大人世界的這些「擔憂」和「改善的方法」。孩子不會由出世便懂擔憂自己比別人走得慢、成績不夠好,反而在成長的過程中,人的本能行為會讓他們嘗試不斷探索和去體驗生活中每一個時刻,並且從中學習,了解到自己需要進步和增值,亦需要「讀好書」,考取好成績。

既然孩子是靠我們提供滋養,才能健康成長,那就取決於我們如何看待孩子的需要及養育的方式。如果父母因擔心孩子有所不足,而去安排不同的「改善的方法」,孩子便可能充滿壓力,亦少了機會去發掘自身的優點和獨特性。

請父母放慢腳步,與孩子一起成長,嘗試多花點時間去了解孩子的需要。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步伐,都有自己獨特的想法。我們可以多陪伴並因應他們的需要,多鼓勵他們嘗試不同的事物,培養他們對發掘知識的熱忱,為日後成長打好基礎。

是次文章由個案社工Crimson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