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Newsroom

父母的情緒自修課

Date: 2024.10.16   
在現今快節奏的生活中,父母們經常忙於工作、照顧家庭和孩子,往往忽略了自己的情緒和內在需求。父母的情緒狀態直接影響著家庭氛圍和孩子的成長,只要父母能保持穩定而平靜的情緒,避免因自身情緒波動帶來負面互動,便能更好地照顧自己,家庭和孩子。因此,父母的情緒自修是一門重要的課題。

這裡指的「自修」,是通過接觸自己內在情緒、認識自己的需求和情感,從而擴闊情緒調節能力的過程。精神醫學臨床教授丹尼爾 ‧ 席格(Dan Siegel)提出了「身心容納之窗」(Window of Tolerance)這個概念,如同圖中所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身心容納之窗」,如果外在事件帶來的情緒在容納之窗內,雖然還是會有各種情緒起伏,但是你有辦法調節自己的情緒和身心反應,及能有合理和建設性的行為反應,能夠讓我們充分發揮能力。

當情緒太劇烈時,你可能就會進到「過高激發」狀態,身體和情緒像火山爆發一樣,顯現出來的行為可能是大吼大叫、攻擊、指責。當面對危險或驚恐時,你的精神狀態好像停滯了,這時候就掉入了「過低激發」狀態,身體失去能量,這時候顯示出來可能就是低落、疲憊,失去活力。兩個精神狀態都是我們成長過程中慢慢建立起來的,目的是保護我們的一種自動化反應,是我們過去重要的生存方式。然而,當脫離身心容納之窗的狀態時,再多重要的道理與資訊,我們都無法處理,更不用說要正面與孩子互動。

若我們能夠保持在容納之窗內,我們可以感到平靜、安全地與孩子互動。當我們脫離窗戶時,如何重新回到我們的身心容納之窗,就成為情緒自我修復的重要一步。我們可以透過「覺察、暫停、調節」來幫助自己調整狀態。

覺察
當我們瞭解了「身心容納之窗」概念後,我們首要任務是觀察自己是否脫離容納之窗。「脫窗」可能在數秒內發生,大腦充斥著負面想法和情境,往往是對未來焦慮的想法。

暫停
在這時,我們需要暫停一下,不要讓負面想法控制我們,專注感受自身感官反應,幫助自己回到身體感受中。我們可以留意呼吸的節奏、留意一個身邊物件的形狀和顏色,感受身體在地面或椅子的支撐感覺,聆聽周遭環境聲音。

調節
接著,我們可以透過身體方式調節自己,有意識地調整呼吸,深長吐氣、稍作移動、給自己一個擁抱等,等待自己情緒回歸平靜。情緒調節需要時間和空間,我們可以逐步建立給予情緒處理時間和空間的習慣。

生活中的壓力常常讓我們感到煩惱,偶爾脫離窗戶是很正常的現象。當我們能夠透過這些練習逐漸嘗試,回到「身心容納之窗」內,這些經驗將有助於我們拓展情緒調節能力,也能夠更加平靜、積極地與孩子相處。

文章參考資料:
1. 留佩萱. 【創傷知情學校系列Part 3】帶著「創傷殘遺」的孩子:創傷結束後,留下什麼?
2. Peter Levine. How to Help Your Clients Understand Their Window of Tolerance

是次文章由計劃社工 Wing Yan 供稿

圖片來源:留佩萱. 【創傷知情學校系列Part 3】帶著「創傷殘遺」的孩子:創傷結束後,留下什麼?繪圖/Jenny Chen